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姜黄)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际经济中心副总裁胡晓炼在“2025世界资产管理论坛上海苏河湾会议”上表示,国际货币体系正在走向多元化发展,国际储备货币众多。随着跨境支付体系多元化、本币支付互换合作不断深入,数字货币发展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大于挑战,金融安全风险因素增多,需要持续强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政策框架和工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项目负责人胡晓炼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中心基本实现了建设目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金融中心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有待加强、金融市场结构发展不平衡、金融中心所需的优质配套服务不完善等不足。足够的。我们需要变得强大并提高我们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胡晓炼提出,新阶段上海发展要聚焦制度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开放方面,要简化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产品准入审批流程,使其准入后可以人民币开展业务,并集中尝试解决小门进入难的问题。 “在市场开放方面,除了目前的‘管道’开放外,方法上,建议引入“部门”开放,即向特定长期投资者开放金融市场投资,如外国央行储备资产、政府投资基金、耐心资本部门等。胡晓炼指出,通过开放,要全面确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人民币资产配置基础的地位,要优先开放金融市场投资 上海金融市场向境外人民币持有者开放,并为境外人民币汇回路径提供便利。胡晓炼还建议上海建立离岸金融体系。上海应建立以人民币为基础的离岸金融体系。在离岸金融体系内,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有序拓展体系。资金跨境合法流动自由度大幅提升推动中资企业境外投资经营管理活动。探索数字技术、数据流、数字金融创新等在离岸金融体系中的应用,获得利用监管沙箱等方法防范风险的经验。同时,必须建立陆地和海上的风险隔离,并引入有限的互联互通机制。 “我们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利用上海金融中心丰富多样的金融数据资源,整合数据平台,打破数据孤岛,探索开发独特的、通用的大型金融建模平台。胡晓炼还建议,要密切关注数字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未雨绸缪,研究设计,认真探索和实践。” 指出需要支持中国企业“退出”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南半球金融合作,加强金融领域合作。在此过程中,全球治理合作应拓展人民币国际货币使用的范围和空间。编辑:杨娟娟、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