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吴婷婷 戴启国 通讯员)11月初,密云区作为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航线的重要补给基地,引领了今年秋冬候鸟的“先锋队”。白额雁、大天鹅先后飞向密云坝、清水河等水域。候鸟“先锋队”已抵达密云水库。宋惠强 摄 “这几天,我们经常看到成群的白额雁在水库周围休息,它们通常是最先到达的‘先锋队’。”密云区碧井保护中心志愿者王书军说。他们每天定期到水库观察点,记录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此后,沙丘鹤、鹳等珍稀鸟类不断到来,预计季节从11月下旬持续到12月初。”密云区是全国气温最高的地区之一北京鸟类多样性。据统计,全区共记录野生鸟类41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73种,北京市保护鸟类99种。密云区生态质量优良,森林、湿地和鸟食来源丰富,是候鸟的重要来源地。每年,数以万计的候鸟在这里停留休息、储存能量,飞回目的地,密云区打造了安全舒适的“生态服务区”,“为了让候鸟吃饱饭、过好日子,我们建设浅水栖息地和湿地,种植大量水生植物,打造特殊食物来源。”密云区绿化园林局资源保护中心主任张德怀表示,这些措施不仅优化了当地的生态结构,也提供了有力保障。为这次翻山越海的迁徙之旅。在迁徙季节,由园艺部门工作人员和民间志愿者组成的鸟类保护小组加强巡逻,保存监测记录,并努力立即制止令人不快的鸟类行为,并尽量减少人为干预。编辑:张树静,校对:刘军。